第七十五章 擦肩而过-《海舆浮图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旻公然被多年臣服的藩属国出兵挑衅,此等侮辱可谓前所未有。

    因此,这仗必须打,还必须打胜!

    可三国联合出兵,举三国之力,聚精兵三十余万众,这绝不是一场可以随意应付的小战。

    相反,有极大可能性战败。

    而一旦失败,面临的下场就是:大旻江山土崩瓦解,被三国重新瓜分领土,千百年堆积的荣耀历史被外荒蛮夷之国的铁骑踏碎,信仰荡然无存……

    于是,

    崇德殿上,为了应对国家头等危急大事,绍仁帝再临朝堂,执政王亦被重新任用,各部各处的官员就位,争吵了三天三夜无休。

    他们大抵梳理出了我朝若要挽回颜面出兵应战,会面临以下数点难关:

    首先,富庶之民厌战。

    自绍仁帝亲自领兵郕州之后,已有十数年未曾开动炮火,军队休养生息,战斗力还剩几分,谁也不敢保证。

    其次,伽尼、西萧俱是蛮夷之邦,贫瘠之地,穷山恶水,民皆勇猛,嗜血成性。

    大旻一向是以天朝文明礼仪教化之,靠繁茂的商业贸易控制其民生。

    可以说,让他们真正臣服百年的,绝不会是军旅战争。

    因此,倘若真正开战,谁胜谁负,真未可知。

    再者,大旻骨子里重文轻武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文官数目庞大,能真正领兵打仗的将帅却屈指可数。

    而他们大多是诸如十数年前,随陛下出兵,虽立下过赫赫战功,但已经年过半百的甘老将军之辈。

    此番,要真将大旻的国运再次交到他们手中,未免让百姓、让敌国欺笑我朝无人。

    所以,

    到底应不应战?又该派何人出兵应战?成了大旻朝内朝外,最热议又最头疼的话题。

    最终,
    第(2/3)页